₩行业咨讯
互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咨讯 > 互金动态 > 正文

【思考】P2P行业里 为何负面消息点击量总是更高?

发布者: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7-04-21

导读:避免「回声室效应」,就像让孩子避免挑食一样,是保证自己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方式。将自己隔离在“回声室”中的不利之处在于,通过无意(被算法控制的消息源)或有意(大脑自动选取)的限制自己去获取更多元的信息,弱化了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P2P投资需要极强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就更要避免「回声室效应」。

知道你们想先看名词,所以小魔先快速地介绍一下这个枯燥的名词(保证会很快):

今天要聊的就是这个「回声室效应」对我们投资P2P时产生的影响。

01

焦虑感,是目前这个时代最抢手的商品

小魔从别处看到了这句话,又从网贷之家的各种资讯和论坛中印证了这句话。标题里包含了欺诈,骗人、套路、不行了、猫腻、阴谋、套现、骗贷、跑路……的文章点击量总是更高。事实上自从小魔关注P2P以来,总常觉得心神难安,心烦气躁,心神不宁,心烦意乱。

小魔回顾了一下自己心态和观点发生变化的过程,小魔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是掉进了「回声室效应」。

02

回声室效应——有可能让你的知识画地为牢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看到这句Slogan,你肯定知道小魔说的是——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个性化阅读推荐中的佼佼者,拥有7亿的用户数量,于4月6日完成了10亿美元D轮融资,现估值110亿美元。不可否认的是,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个性化阅读已经深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

早已有业界的人提出:越来越聪明的算法,在帮助我们降低阅读成本的同时,也在将我们推进危险的阅读地带,个性化推荐,在有效降低读者阅读成本的同时,亦可能使读者画地为牢,甚至还会形成一种“回声室效应”——我们所获取的一切信息都在支持已有的知识与观点。那么,内容获取便不再作开拓视野之用,你我反而会在汲取内容的爽感之中,收窄眼界,固步自封。

是的,在关注P2P后,小魔觉得自己已经深陷这个效应中;网站一打不开就想是不是要跑路,一看到有防诈骗的套路文章就忍不住要点击,一看运营报告就要试图找出是否有漏洞……对于喜欢的平台,连看到公关软文发布频率高都觉得这个平台信息披露及时,而对于有负面消息的平台,总是想竭尽全力找出这个平台的漏洞来,每天都在这样的循环中“孜孜不倦”的奋斗着;现在抽身回头过来看一下,这不是掉入了“回声室效应”又是什么?总是找更多的资讯和证据来证明自己脑海中预设的观点,又因为总是关注负面信息,而把自己搞得焦虑不安。

03

P2P行业的「回声室效应」更明显

先说三点现状

(1)传播业中“心知肚明”的规律:

大多数情况,给读者想要的东西比给事实或真相更能赚钱,不能赚钱也能赚更多的流量。

P2P行业的投资者最想看什么?对保守的投资人来说,防雷攻略,内部黑幕,吐槽……对,对,对,对一个投资人来说,这些是必要的知识储备,但是会不会有投资人就止步于此了?他们有可能放弃了投资P2P的想法,有可能削减了投资P2P的金额而错失了获得可观收益的机会。对激进的投资人来说,各种噱头性的利好,甚至连公关软文都能成为说服自己投资P2P的理由。

(2)P2P行业的“互联网+金融”属性:

P2P行业虽然进入门槛不高,但仍然是一个金融属性为主的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玩转;而且对比传统理财渠道,P2P的互联网属性又决定了这个行业是变化多端,政策,舆论,社会热点等都会引起某个平台甚至整个行业的震动。

(3)信息是P2P决策的关键因素,但信息不透明,难获取且真假难辨

这一点有什么好说好否认的呢;只能说“平台很努力,道路慢且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P2P行业的「回声室效应」体现得尤为明显,看看各大论坛就能很容易的感受到。

不管是哪种投资人,如果受到「回声室效应」的影响过大,都不利于做出理智的决策,甚至会做出愚蠢的决定。而由于P2P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特殊性和复杂性,绝大部分投资人都需要依赖第三方的分析来做决定。如果第三方内容提供者常常投其所好的生产内容,投资人也任性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内容,那么这个循环就更难跳出,既不利于投资人,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向上发展。

04

突破「回声室效应」的几点建议

对投资人而言,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1)尽量避免那些“三观不正”的预设立场说服式文章

我们就是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信息多、乱、无从下手。

好奇八卦的投资人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内容红利下的“做号”江湖: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感受下海量垃圾信息是如何产生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在注意力稀缺与信息过载之中对内容的摄取逐步失去控制;为了在海量信息中争夺注意力,标题党横行起来。

标题党,就是预设立场的一个典型表现。

“预设立场”本身其实无所谓对错,没有预设立场反而是几乎不可能的。虽然我们都强调并追求保持中立,但没有人或媒体可以说做到了这点。

问题的关键是,有了预设立场后,是否可以罔顾是非?于是,为了迎合自己或者投资人预设的立场,会不会有事实在报道中被剪裁?会不会有是非在评论中被扭曲?你我心知肚明。

(2)刻意去消费能够修正我们观点的信息

虽然我们都渴望“找到同类并被理解”,但对阅读而言,小魔觉得最美妙的阅读体验就是在于不期而遇。卡夫卡说:“我觉得我们应该阅读那些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书。”当我们追求了解P2P行业更多知识时,算法会替我们自动化“过滤”了异议声音,做为投资人,应该刻意去寻找不同的观点,体会不同的观点之间的磨合、交锋、乃至缠斗;人为的有意识的去突破算法推荐带来的知识界限。

最简单的实操方法,小魔觉得可以从点击阅读那些你准备跳过不看的资讯、专栏文章做起。

也可以从优化你自己下载的个性化阅读的标签、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入手。

(3)不要沉迷在刷资讯的快感中

我们大多数人追求的是每天刷完P2P业内资讯或者快速翻阅完一本理财类、金融类书籍的快感(小魔现在也是处于这样的阶段)。

而更重要的事情应当是拓展知识体系,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真想投好P2P,每天光刷网贷之家是不够滴(这只是基本功课),至少金融知识、经济知识或资讯也是要有意的去关注。(比如小魔最近就在听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希望有一天能成大神。)

(4)「得到」方法论后,更重要的是「做到」接触第一手数据和信息,并培养直接分析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就这个话题,写个系列文章都够了;有机会小魔考虑找个资深运营经理一起写一篇攻略。

对内容生产者而言,我们是不是可以反思:光投其所好是不是一种讨好和慢性的伤害?

永远写用户爱看的内容是否对用户是一种当下的讨好和慢性的伤害?是否会无形中限制了投资人对行业的认知限界,从而使投资人离真相越来越远?多元化的提供内容是不是更利人利己?负面固然劲爆,是对投资人的一种保护;但对行业来说是不是一种伤害?小魔觉得一个健康向上的行业是从业者和投资人都希望看到。

版权所有: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专业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